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硬连接”启承区域联动,世界级湾区迎来全新巨大增长契机

FII 福田产投
2024-10-09

6月30日,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试运营,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,珠海、江门到深圳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内。工程难度高、投入巨大、历时久,创下10项世界纪录。


攻克此天堑,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生态闭环起到了关键作用,深中通道的开通成神来之笔,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关键一“横”补齐。长久以来,珠江口东西岸区域发展不平衡,粤港澳大湾区呈现的地理限制特征明显。这关键一“横”关系着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,而“流动”已成为制约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

1

PART.ONE

/ 难倒产业集群的

       “最后一公里” /

The Last Mile of 

Industrial Clusters


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,在如今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举足轻重。集群化创业往往呈现出“熟练工依赖”和“地域依赖”两大明显要素,在经济发展早期,“相邻而相类”是我国规模化产业集群的鲜明特征。


2024年开年,深圳福田吹响了“二次创业”的号角,从“城市新中心”向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进阶。此时的福田,科创、金融、时尚“三大产业”已在源源不断释放区域吸引力,企业、资本、人才纷纷关注。福田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展开一系列动作,推动规划体系建设、园区开发建设、制度创新、科创资源集聚、园区环境建设,推动原创性、战略性科技成果以及有份量的转化项目,瞄准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标持续发力。此外,扎实的外向型经济基础、成熟的产业配套和高效的通关环境,亦为河套合作区科研项目的进驻“架桥铺路”。



福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“单项冠军”“专精特新”“独角兽”企业总数3年翻两番,在量子信息、芯片接口IP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,吸引一批重大机构入驻,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,获评深圳市唯一“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”。毫无疑问,“二次创业”不仅意味着区域产业的升级迭代,也抛出了一道求解题:如何重新描绘区域内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关系。


放眼粤港澳大湾区,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,珠江口东岸和西岸尤甚:位于东岸的深圳受限于空间,同时高质量企业密集落地,仅靠“腾笼换鸟“已不能缓解空间问题,亟需向西扩张;而西岸的中山则有承接深圳迁出企业的潜能。看似双向奔赴,巨大的珠江口实则使得东西两岸的交通成了难题。



依靠逐渐兴起的低空经济,并不足以支撑产业集群的全部诉求。除了人才流动需要考虑通勤成本外,产业集群还涵盖着物流运输、上下游协同等多个层面的硬性要求。


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,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愈发紧密,虽然有各种如VR、5G等协同工具赋能,却因为整个价值链体系的庞大,产业集群整体呈现出一种对空间再度连结的强烈诉求。粤港澳大湾区,亟需打通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
PART.TWO

/ “硬连接”实现

           “广域协同”/

Wide-Area Coordination



深中通道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协同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。


从单一城市视角看来,对密集产业的再分配,或许可直观概括为“迁入”“迁出”。然而,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而言,这种布局的打破重组则意味着需要更为深度的体系化协同。


作为世界级大湾区,如若缺乏有效的地理连通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协同与发展潜力。2022年,东岸每万人利用土地4.63平方公里,西岸则为17.61平方公里,更遑论港、澳等地区,相较于粤九市,土地亦是捉襟见肘。



仅土地一项,便成为产业升级的掣肘——时下,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场景、多技术载体、多产业模态的趋势。十年前,说到科技创新,人们或许会想到网站平台、app、智能终端;如今谈及此,人们的直观反应则变成了智能汽车、eVTOL、具身智能。和十年前改造生活方式如出一辙,科技创新已经开始孵化越来越多的新物种,甚至新的生产工具。


这也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构成变得更为复杂。


产业集群重新构建,对于产业空间、金融工具、供应链的要求都会附加到生产要素的流动需求中。深圳拥有较多新兴企业、链主企业、总部企业,外拓获取市场与产能的翻量增长,构成了深圳整体西扩的强烈内生动力之一。



以深中通道西口的中山而言,以协同之姿融入深圳产业链,是立竿见影的“双赢”玩法:深圳汇聚海量研发资源与链主企业,中山可发力落地与配套,即可实现东西两岸的资源优化配置,避免各自区域的低效同质化竞争。目前,深圳已有企业计划着借助深中通道与中山实现“跨海协同”。


深中通道链接东、西,极大提高了生产要素流动的效率,带来区域平衡与城市群的相互协同,产生颠覆性的经济效应。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西岸城市能如莞、惠一般,在协同中走向高速发展。



PART.THREE

/ “软连接”为发挥

   湾区独特优势筑基/

Prepare to Capitalize on

Distinctive Strengths


“满城都是粤B车”“餐馆刚开门十几分钟就开始排长队”是中山近期常态。跨海“逛吃”已经成为深圳人感受深中通道最直接的“仪式感”。


而逛吃恰恰是以松弛态彰显深中通道便利性、交互性的方式。粤港澳大湾区坐拥2个特别行政区,在科技交流、招商引资上均有无可比拟的优势,这也将成为大湾区今后打造国际产业协同格局、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巨大优势。

在福田,“港人北上”成为常见景象,深圳也成为了同胞及国际友人了解内地的一扇窗口。有朋自远方来,驻足窗口向内张望,则所知有限。深中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提供高频次、高效率“通关”粤地的旅游路线,为文化交流和治理经验交互奠定了强大的交通基础。这一点,对于后续我国产业、我国文化走出国门,构建影响力和话语权影响颇深。


知名经济学家陈宪教授评价道,深中通道带来五大效应:区域均衡效应、空间结构效应、产业协同效应、同城化效应和协同治理效应。时下,科技加持的产业升级令产业集群更高效的同时也更庞大,均衡的发展、科学的治理手段、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健康包容的人文环境,对产业发展的赋能将是指数级的。深中通道“四两拨千斤”地带来了上述变化,这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世界级湾区,将迎来更惊涛骇浪的效益提升。



-END-



- / 推 荐 阅 读  / -



01


优质空间 协同发展

02


聚焦产业 链接未来

03


构筑生态 共建平台


往期精彩


生物医药,开始大搞“基建”的背后

ii 高质量企业孵化有范式?胡润这份创新榜单有文章

iii 数据“出海”:产业升级后辐射全球的“版本答案”

iv 湾区时尚,美在福田!国际设计师品牌大秀耀眼登场

时尚企业组团“出海”,让世界看到东方美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福田产投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